刘秋琼

我的首页

我的作品

展览展讯

我的相册

艺术资讯

推荐艺术家

媒体介绍

联系方式

评论文章

组织机构

显示内容
上海2013秋拍悄然崛起新面孔:冷门变热门?

老面孔强盛不衰、新面孔悄然崛起,上海艺术品秋拍近日进入高潮,除了张大千、齐白石、徐悲鸿、林风眠、赵无极等知名艺术家外,传统工艺、装置艺术甚至外国名人物件在拍场露面。整体市场行情没有恢复前几年热度,拍卖行为何有信心将冷门做成热门?

印纽雕刻属于“捡漏”

12月22日起在四季酒店举行的2013年朵云轩秋拍,一气推出《近现代名家篆刻、印谱专场》《当代全国名家篆刻专场》《中国四大名石专场》《金石家书画专场》等“金石缘”系列专场拍卖。四幅吴湖帆跋先秦传世青铜器全形拓本引人注目。全形拓又称立体拓,初始于清末,消失于民国。照相技术传入中国前,全凭它记录青铜器“影像”,先画出器物原大线描图,再将绵连纸分先后覆在被拓器物上,用蘸有白芨水的毛笔刷湿,墨拓黑后揭下,多次拓完器物各个部位,完成全形拓。此次上拍的四幅全型拓本之一,将青铜器内部铭文也完整拓下,难度极高。金石缘专场还辟出“古工集粹”专场,推出数十件名家制钮,包括清代“印钮鼻祖”周尚均的博古钮章、近代大师林清卿的雕梅竹薄意章等。朵云轩专家袁慧敏表示,印纽雕刻早在清代就被纳入宫廷艺术范畴,清中期杨玉璇、周尚均、魏汝奋等作品,大多收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、福建省博物馆等,价值得到文博界认可,但在拍卖市场还是新生力量,“浓缩于方寸间的名家雕刻、名石价值、又是实用的印章,价格在数万元到十多万元,比起炒成天价的名人字画,属于'捡漏'。”正在举行的驰翰秋拍,紫砂、玉雕、德化白瓷等传统工艺专场也受到藏家关注。

装置艺术前景看好

泓盛拍卖2012年春拍推出徐冰《地书》,被上海一家私人美术馆以650万元购入,秋拍毛同强大型装置作品《地契》,前天又以480万元落槌,同样由私人机构购入。《地契》由1300余件各个时期的“地契”组成。

泓盛拍卖副总经理孙佩韶对其前景十分看好,“装置艺术这类非传统拍品,拟定的目标群体不是个体而是美术馆、博物馆等机构。竞拍人非常清楚,这件拍品不是今天买过来、明天就要拿去卖掉的,而是作为一个相对永久的收藏,放置在那里,充分发挥其价值。”

名人物品方兴未艾

西泠秋拍上,英国作家、《魔戒》作者托尔金讲解《霍比特人》的一封信从8万元起拍,以17.25万元成交,着实吸引眼球。昨天,一系列莎士比亚古籍现身泓盛纸杂专场。1805年伦敦版《莎士比亚全集》50万元起拍,74万元落槌﹔备受关注的1609年伦敦首版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》流拍,估价300万元让人望而却步。专家分析,名人用品在秋拍方兴未艾,与半年前钱钟书书信引起热潮不无关系。

传是秋拍中,莫言不足百字的打油诗以19.55万元成交,胡适和章士钊的一张银盐题跋照片拍出69万元,齐白石的一张银盐照片也取得了20.7万元成交价。


Processed in 0.115(s)   10 queries
update: